【美育品牌】活动16《力量》——跨越时空的对话,雕刻文明的回响
时间: 2025-06-10 作者: 必威 浏览次数: 21
2025年3月28日,苏州大学校级信仰公开课《唐宋历史中的雕塑艺术》在必威1005 - 5448教室圆满举行。大足石刻研究院米德昉博士与必威院长黄鸿山博士联袂登场,带领近100名师生,以“大足石刻”为轴,从唐宋雕塑的宗教意涵、工艺技法到文化遗产保护,层层剥开历史的肌理,让大家惊叹于古人“以石喻心”的哲学智慧。
米德昉博士将“从大足石刻看唐宋雕塑的世俗化转向”作为主题,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,层层剥开唐宋雕塑的艺术密码:相较于唐代雕塑以宗教神性为主导的创作理念,宋代大足石刻通过市井题材的引入,实现了“从佛国到人间”的突破性转向。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题材的丰富性上,更映射了宋代商品经济繁荣与市民阶层崛起的时代背景。
互动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。一位学生提出问题:“南山石刻中的造像呈现男女身形大小相近、地位平等的特征,这与宋代‘男尊女卑’的社会观念是否矛盾?”
米德昉博士从多重维度予以解答:首先,宋代巴蜀地区因女性劳动参与度高,形成了相对宽松的社会氛围,这种地域文化特质被投射于艺术创作中;同时,他强调“艺术并非社会的直接复刻,而是理想化的精神建构——石刻中的平等意象,恰恰是古人对和谐社会的期许”。
活动结束后,许多观众仍围在讲台前与嘉宾深入交流。有学生表示:“原本以为雕塑是冰冷的石头,今天才发现每一道刻痕都是古人与世界的对话。”
此次公开课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,更是一次文明基因的解码。当宋代工匠的人文精神与当代青年的思辨目光相遇,历史的回响终将汇入未来的长河!
图文:熊家平
审核:贾扬娣